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21年3月7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3.7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5.3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26768.01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9.7∶41.6∶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59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6.40万人,带动就业74.68万人。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086.7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850.26万人,省外输出1236.44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6.8%。
全年财政总收入626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5.22亿元,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2764.66亿元,下降2.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82.77亿元,增长2.2%,其中民生支出7957.57亿元,增长1.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6.6%。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738.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25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673.67千公顷,减少32.9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97.53千公顷,增加63.60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261.84千公顷,增加38.7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53.78千公顷,增加20.84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825.80万吨,比上年增加130.40万吨,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3753.75万吨,增加8.35万吨,增长0.2%;秋粮产量3072.05万吨,增加122.05万吨,增长4.1%。小麦产量3753.13万吨,增加11.33万吨,增长0.3%。
全年油料产量672.57万吨,比上年增加27.12万吨,增长4.2%。其中,花生产量594.93万吨,增加18.21万吨,增长3.2%。蔬菜产量7434.91万吨,增加240.08万吨,增长3.3%。食用菌产量177.48万吨,增加3.57万吨,增长2.1%。瓜果产量1561.61万吨,减少77.31万吨,下降4.7%。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38.21万吨,比上年下降2.8%。其中,猪肉产量324.80万吨,下降5.7%;牛肉产量36.71万吨,增长1.4%;羊肉产量28.64万吨,增长1.9%;禽肉产量148.05万吨,增长1.9%。禽蛋产量449.42万吨,增长1.6%。牛奶产量210.05万吨,增长2.9%。年末生猪存栏3886.98万头,增长22.6%;生猪出栏4311.12万头,下降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下降1.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2%,制造业下降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产品销售率9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下降0.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6.8%;传统产业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1%;高耗能工业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8%。
年末发电装机容量10168.9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3%。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917.74万千瓦,下降0.8%;水电装机容量407.91万千瓦,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518.33万千瓦,增长91.2%;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74.59万千瓦,增长11.5%。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68.9%。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31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5935.00亿元,增长1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4.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民间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增长2.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7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住宅投资6453.00亿元,增长6.6%。商品房待售面积2628.52万平方米,增长3.9%;其中,商品住宅1721.68万平方米,增长1.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25.39万套,新开工16.65万套。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9490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6.8%。太焦高铁、青电入豫、尧山至栾川高速等项目建成投用,中原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02.77亿元,比上年下降4.1%。分城乡看,城镇18471.41亿元,下降4.3%;乡村4031.36亿元,下降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20203.52亿元,下降2.4%;住宿餐饮业2299.25亿元,下降17.1%。
全年网上零售额27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280.3亿元,增长29.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2.8%,饮料类增长12.3%,烟酒类增长1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6%,金银珠宝类下降10.5%,日用品类增长8.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3%,中西药品类增长25.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0%,家具类下降2.6%,通讯器材类下降10.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8.1%,汽车类下降1.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665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出口总值4074.95亿元,增长8.5%;进口总值2579.86亿元,增长31.7%。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66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0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327.30亿元,增长3.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49.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营业额34.64亿美元,下降16.8%。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21.91亿吨,比上年增长0.4%。货物运输周转量8690.52亿吨公里,增长1.3%。旅客运输总量5.89亿人次,下降46.7%。旅客运输周转量1074.96亿人公里,下降45.7%。机场旅客吞吐量2405.84万人次,下降26.1%。机场货邮吞吐量64.10万吨,增长22.3%。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6134.02公里,其中高铁1998.0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0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759.1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私人汽车1609.65万辆,增长8.8%。民用轿车保有量950.88万辆,增长9.2%,其中私人轿车912.25万辆,增长9.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98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829.65亿元,增长40.5%;电信业务总量8155.82亿元,增长36.0%。快递业务总量31.00亿件,增长46.9%;快递业务收入249.05亿元,增长3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67.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051.38万户。电话普及率119.90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11839.70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446.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0%,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46042.52亿元,增长13.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866.68亿元,增长12.9%,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26090.31亿元,增长17.8%。
年末共有上市公司134家。发行股票136只,其中发行A股87只,发行境外股票47只。本年首次发行、再融资募集资金344.56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320.36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10880.6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50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财产险570.56亿元,人身险1935.44亿元。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720.11亿元。其中,财产险329.92亿元,人身险390.20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0.10元,比上年增长3.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42.63元,比上年下降1.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0.34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44.91元,下降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7.93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01.10元,增长5.7%。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48.5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724.0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24.4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36.5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47.32万人,参保退休人员389.2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5.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99.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72.07万人。
全年全省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12亿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39.43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69.63亿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292.46万人。
全年全省剩余3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研究生招生28228人,在学研究生67503人,毕业生16189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82.86万人,在校生249.22万人,毕业生63.8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9.57万人,在校生54.57万人,毕业生17.1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52.56万人,在校生143.74万人,毕业生40.9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8.44万人,在校生224.86万人,毕业生69.03万人。初中招生154.05万人,在校生472.14万人,毕业生148.46万人。小学招生165.99万人,在校生1021.59万人,毕业生154.17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1.01万人,在校残疾儿童6.30万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167.17亿元,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93.73万人次。幼儿园在园幼儿425.12万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43个,其中国家级9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921个,其中国家级4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2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启动实施69个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297项(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全年申请专利186369件,授权专利122809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43547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1751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4.50亿元。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3171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0个,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7.64万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8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75.4万台件。制定省地方标准158项,新建计量标准162项。62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末共有天气雷达站18个,自动气象站2632个。地震观测站132个,地震观测站网17个。编制各类地图及专题数字产品8416幅,专题地图44种。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67个,文化馆205个,公共图书馆165个。博物馆35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0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891.69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6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8%。全年图书出版总印数3.87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70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12.31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44.57万卷(件)。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5064.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12.85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519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85处。星级酒店406个,旅行社1165家。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74654个,其中医院220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54个,卫生院2027个,村卫生室570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个,卫生监督机构182个。卫生机构床位66.73万张,其中医院50.30万张,卫生院12.2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0.6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62万人,注册护士30.42万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46.10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8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0.95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26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5.74亿人次,总出院人数1824.07万人。
全年全省运动员共取得全国冠军47个,打破6项全国记录。全年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26.32万人次。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6.2万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4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93种。全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7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上升0.47%。全省国考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77.7%,符合Ⅳ类标准的比例22.3%,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的比例为零。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6.7%,PM10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3个。
全年平均气温15.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8.63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70.33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29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36.96千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11起,死亡1055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5.7%和14.2%;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29人,下降38.3%。
注:
1.本公报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高耗能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
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确定。高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确定。
6.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为在河南境内注册并取得国家认证机构资质的法人机构。
7.全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为省本级发现矿产地数。
8.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核查要求和事故统计范围扩大、统计口径调整,对2019、2020年度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相应进行补充完善。
9.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收支数据来自省财政厅;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省电力公司;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数据来自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郑州海关;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数据来自省商务厅;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数据来自省内四家机场;铁路营业里程数据来自铁路部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民用汽车、轿车保有量数据来自省公安厅;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总量、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数据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募集资金数据来自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保险数据来自省银保监局;参加医疗、生育保险人数数据来自省医疗保障局;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城乡低保人员数据来自省民政厅;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数据来自省扶贫开发办;各类学校招生、在校、毕业人数、两免一补经费数据来自省教育厅;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来自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签订技术合同、技术合同成交额数据来自省科学技术厅;专利、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制定修订地方标准、新建计量标准数据来自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气雷达站、自动气象站、平均气温数据来自省气象局;地震观测站、地震观测站网数据来自省地震局;编制各类地图及专题数字产品、专题地图、各种矿种、大中型矿产地数据来自省自然资源厅;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省文物局;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数据来自省广播电视局;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数据来自省新闻出版局;综合档案馆、已开放各类档案数据来自省档案局;获得冠军、打破全国记录、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育场地数据来自省体育局;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数据来自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考河流监测断面、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10、PM2.5平均浓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据来自省生态环境厅;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数据来自省林业局;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数据来自省应急管理厅;各种价格、粮食产量及种植面积、畜产品产量、生猪存出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其他数据来自省统计局。(来源:河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