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粮价动荡加剧,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而我国稻米供应充足,稻谷产量将连续10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为稻米市场保持基本稳定夯实了基础。2020年,虽然新冠疫情暴发,加上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水稻生产带来了不利因素,但国家小幅提高籼稻最低收购价,出台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双季稻生产,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年来首次回升。
在遭受南方洪涝灾害、东北台风“三连击”以及南方“寒露风”影响后,稻谷单产及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因种植面积增加,主要是早籼稻和晚籼稻面积同比增加较多,预计稻谷总产量将较上年增加,产量将连续10年站稳在2亿吨之上。其中,2020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5.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8%;单产5745公斤/公顷,同比下降2.7%;总产量2729万吨,同比增加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目前秋粮收获已经结束,中晚稻产量预计丰收在望。当前我国政策性稻谷库存庞大,去库存任务十分艰巨,部分超期储存的稻谷已逐渐失去食用价值。为此,国家对部分储存期较长的政策性稻谷启动了定向销售,以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用粮,抑制玉米价格过快上涨。今年计划定向销售稻谷2000万吨,而上年通过竞价销售的稻谷成交量不过1200多万吨。因此,启动超期储存稻谷的定向销售,不但可以加快稻谷去库存,减轻仓容压力和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随着超期储存稻谷的定向销售,加上今年稻谷拍卖成交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将大幅高于今年的托市收购量,预示着稻谷库存下降拐点已经到来,这将减轻稻谷供应压力,改变市场预期,加快稻米市场走出底部。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变化以及食物来源多样化,大米消费将更加注重质量,而人均大米口粮需求仍将下降,大米食用消费逐年减少。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9/2020年度我国口粮大米需求为10922.7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3.8万吨。目前我国人均大米口粮消费为78公斤,较2012年下降14公斤;日本人均大米消费58.1公斤,较1968年降幅超过一半;韩国人均大米消费59.2公斤,较1986年下降50%以上。随着我国从小康社会迈向更高阶段,以日韩为参照,预计我国人均口粮大米需求还将下降。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增大,加之玉米、小麦等外围品种走强,拉动国内稻米市场出现小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三季度稻谷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3%。由于稻米市场走强,目前大部分产区中晚稻收购价格已高于最低收购价,预计稻谷托市收购量将大幅下降。而市场走强推动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成交量增加。2020年1月至10月累计成交政策性稻谷1306万吨,较上年全年成交量增加近50万吨,全年有望突破1400万吨。一减一增,今年将首次出现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高于收购量,加上超期储存稻谷定向销售开闸,将有利于减轻稻谷供应压力。目前来看,短期内海外新冠疫情仍难好转,国际大米价格仍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而我国稻米市场价格仍处于2013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加上玉米价格连续上涨,与早稻谷的比价已出现逆转,后期稻米市场有望逐步走出底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国际粮价大幅波动,使各国对粮食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因此,2021年我国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削弱。作为我国主要口粮的稻谷生产,预计将保持稳中有增。受今年籼稻走势强劲、粳籼价差缩小影响,预计明年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仍将有所增加,部分地区存在粳改籼的可能,籼稻种植面积预计将会扩大。受玉米价格上涨较快影响,预计明年东北等地可能存在稻谷改种玉米的可能,粳稻面积可能会略有减少,总体上水稻面积将呈稳中略增态势。2020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稻谷单产有所下降。预计2021年年景可能会略好,预计稻谷单产将小幅提升。2021年我国稻谷小幅增产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可能再创历史新高。同时,预计优质稻面积和产量将进一步增加。(原文刊登于2020年11月24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