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已经在这场新冠疫情大流行中显露无遗。
虽然说全球各国粮食的平均自给率超过八成,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全球化粮食分配的基础上的。中国大量进口美国的廉价大豆,腾出更多空地种植小麦和稻谷;日韩大量进口欧洲、美洲的小麦和玉米,更多的资源生产稻谷和发展高科技农业,由此来看,各主要国家粮食的自给其实均依赖于全球化市场。
所以,一旦逆全球化,全球粮食资源配置受到限制,那么全球各国粮食的平均自给率将会下降,部分国家可能面临粮食危机。
日前出炉的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GHI)正在表明这一观点,当前仍有许多国家面临饥饿。在GHI数据中,印度在107个国家中排名94位,处于重度饥饿。但情况糟糕的绝非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卢旺达、尼日利亚、阿富汗等国家同样属于严重级别。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粮食作物供大于求。
全球累计库存谷物有8.17亿吨,创千禧年来的新高。在全球完全无产量的情况下,全球各类的粮食储备仍能满足5-6个月的需求。
但是,粮食安全并不能简单地只看自给率,因为真正威胁粮食安全的是全球供应系统受阻,并非供应不足。
从粮食危机来临前的预兆之一“粮食进口国开始屯粮,政策上出手应对可能爆发的粮食危机,或是通过补贴等方式加大本土粮食耕种面积”来看,不少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
放眼全球农业市场,以第三世界为核心的国家,都开始大肆囤积粮食应对未来的粮食危机。
这些只是各国加大进口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迹象表明,更多商人和消费者也开始大肆囤积粮食。这种国家和消费者的囤积行为加之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齐上涨。其中,全球小麦价格一路奔涨,美小麦更是涨至涨至近六年最高水平,最终,这些出口限制造成的任何供应紧张都在全球市场上体现了出来。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对于粮食危机的恐慌情绪在持续蔓延。粮食的需求增加、生产中断和各种不确定性都将导致新的全球粮食危机,价格上涨、粮食短缺导致的全球饥饿正在不断地加剧。
对于正在提升的全球粮食市场风险,10月21日,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提醒,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的投机资本对粮食市场炒作有升温迹象。
此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也曾表示,全球粮食市场风险正在提升,相比当前热炒的供应不足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应该警惕的是过度炒作扩大疫情影响所导致的恐慌性粮价波动。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智本社、博易大师,中华粮网新媒体团队综合整理)